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及南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南平市人民政府2020年10月17日印發的《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二十條措施》(南政綜〔2020〕97號)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邵武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二十一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一、主要內容
《通知》共21條措施,分別從簡政放權、集約監管、優化服務、提升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下一階段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并明確了責任單位和時限要求。
(一)圍繞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方面,主要做法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進一步精簡審批服務事項。按照“應減盡減、該放則放、能合則合”要求,對市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進行再梳理、再優化、再精減,年底前將承接南平市取消、下放和合并市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40項以上,并在政府網站予以公布,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二是降低準入門檻。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經營活動需租賃固定的經營場所,而銷售農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已的技能從事便民勞務活動,多屬小本小規模經營,難以承擔較高的房租費用,且需辦理營業執照。為此,我市對在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內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的,可無須辦理營業執照,將大大降低此類從業者的經營成本和準入門檻。三是優化自建審批系統。為切實提升全市16個單位、26個自建系統的行政審批服務效率,組成審核促進組,實行“每月一督促、一通報”,推動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減化辦理環節、提高審批服務效率,事項辦理時限平均提速40%以上。四是推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進一步優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在現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將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由原來18個工作日壓縮后最長不超過11個工作日。五是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新開辦企業首套刻章“零費用” (新開辦企業免費贈送公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等3枚印章),做到企業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發票申領、五險一金“一窗通辦、一次領取、全程免費”, 這一惠企大禮包,實現了企業開辦“減環節”“零成本”,這也是我市進一步為企業減負降本、紓困解難,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創新之舉。
(二)圍繞著力推進監管方式創新方面,主要做法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深化“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為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對同一企業的多個監管事項,盡可能合并或納入部門聯合抽查范圍,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二是推行信用修復“零見面”。過去企業失信記錄無法線上修復,需通過線下申請,提交材料繁雜,且時間較長?,F在可依托信用中國協同工作平臺,線上申請修復企業信用,對符合修復條件的,當天通過預審,上報省級平臺進行修復。對一般違法行為、企業主動糾正、消除不良影響的,經申請撤銷公示,不納入失信聯合懲戒范圍。三是實行“首次免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活領域出現了許多諸如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對于這些新業態、新模式,只要它不觸碰安全底線,給它一個“觀察期”,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促進創業就業。四是完善“互聯網+監管”。深化省“互聯網+監管”系統應用,加強監管信息歸集共享,做好監管事項梳理、監管行為數據填報、風險線索處置等重點工作,實現監管事項應領盡領、監管行為覆蓋率至少80%以上,促進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
(三)圍繞全面優化政務服務方面,主要做法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推進審批時限再提速。對標全省先進,優化再造審批流程,推進審批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再壓縮、再提速,年底前市、縣兩級所有審批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時限控制在法定時限30%以內;推動審批服務事項“承諾件“轉“即辦件”,年底前實現行政許可事項“即辦件”占比達到40%以上。二是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因政務數據匯集面不夠和電子證照生成、更新還不夠及時等,還不能很好地為企業和群眾在辦事過程中,減少材料提交和跑腿次數,變“群眾跑腿”為讓“數據跑路”,提供數據支撐,為此,年底前要實現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匯聚數據超3億條,確保省里下發100類熱門事項完成與證照的100%綁定,新生成證照電子轉換率達95%以上,事項辦理電子證照應用率達95%以上,切實提高我市“互聯網+行政服務”數據支撐能力。三是創新“智慧秒批”。 建立“智能秒批”審批系統,推動審批服務由手工填寫表格向信息共享自動生成轉變,由人工審批向系統自動審批轉變,企業群眾只需根據智能引導提供相關信息、材料,即可快速生成審批結果,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完成事項辦理。四是全面開展24小時自助服務。“e政務”便民服務站采用了公安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技術,市民通過“身份證+刷臉”,即可在自助終端機上辦理多項網上政務便民服務,開啟了“刷臉時代”互聯網政務的新模式。我市將在全市范圍內布設自助網點,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自助服務,打造閩北特色的“15分鐘便民利企服務圈”。五是推進“一事一次辦”。 “一事一次辦”就是以企業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集成“一件事”所涉及的政務服務事項,圍繞申請條件、申報方式、受理模式、審核程序、發證方式、評價體系、管理架構等七項內容進行業務流程再造,通過“一次告知、一表填報、一窗受理、并聯審批、一次送達”,實現群眾辦事“一件事一個窗口做”。推進“一件事”套餐服務后,相關政務服務事項申報材料平均減少30%以上,辦理環節平均壓縮40%以上,辦理時間平均壓縮50%以上。六是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針對行政服務中心仍設有分中心,群眾辦事時無法在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服務的問題,要求行政服務中心要對審批服務事項進行再梳理,除涉密及敏感事項外,所有審批服務事項全部入駐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原則上不再外設分中心。七是推動“多點通辦”“靠前聯辦”。理順重點項目代辦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事項,推動邵武經濟開發區、金塘園區代辦點建設,對兩個園區重點項目和工程項目實現市、鄉(鎮)兩級“多點通辦”。
(四)圍繞提升營商環境方面,主要做法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質效。再壓縮不動產辦理時間,不動產首次登記時間過去為10個工作日,一般登記時間原先為5個工作日,抵押登記時間原先為3個工作日,現分別壓縮至3個和2個工作日。為了方便群眾在過戶房產的同時辦理水、電、氣、網等過戶手續,讓“群眾跑腿”變為“數據跑腿”,實現不動產與水、電、氣、廣電網絡“四合一”聯動過戶。二是提高用水報裝效率。過去用水報裝外線施工需要企業多頭遞交申請材料,一般接入工程沒有明確審批時限,且短距離掘路,需要進行審批。現在要求實現一窗受理,一般用水接入工程審批時限壓縮至9個工作日以內,其中涉及150米內短距離掘路、占道和綠化帶挖移的用水接入工程免除審批環節,采用告知承諾備案制。三是提升辦電透明度和便捷度。過去電力系統沒有連接電子證照平臺,部分申請材料需要企業提交紙質材料?,F在推行用電“零材料報裝”,實現小微企業“不見面辦電”,一般業務“一趟不用跑”。
(五)圍繞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增加邵武特色做法:優化重點項目代辦服務。一是項目前期階段提前到策劃階段,評審、聯審、聯合勘驗提前到招商階段,項目中介(環評、安評)等提前到考察階段,落實“三提前”;二是設立兩個園區分中心,與市行政服務中心幫代辦實時對接,對市級重點項目全程代辦;三是加強事后服務,促進部門聯動為項目落地投產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務。
二、法律法規政策依據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的指導意見》(閩政〔2017〕41號)、《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實施意見》(閩委辦發〔2018〕18號)、《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的意見》(閩政〔2019〕6號)、《2020年福建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閩審改辦〔2020〕7號)、《南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二十條措施》(南政綜〔2020〕97號)等規定。
《邵武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邵武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二十一條措施的通知》 http://www.160127.tw/cms/infopublic/publicInfo.shtml?id=280513559922150004&siteId=280407559286400000